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丝绸之路文化传承与发展,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丝路传承贡献青年力量。
陕西省宝鸡市是“一带一路”重要车马节点城市,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民俗风情。2025年1月2日—9日,西京学院外国语学院“驼铃丝路· 韵动乾坤”社会实践团深入宝鸡市,开启一场丝路文化与非遗探索之行。深入了解丝路文化与非遗技艺,感受古今交融的文化魅力与“一带一路”倡议的深远意义,同时团队对丝路精神进行一系列的宣讲活动。
团队成员合照
青铜古韵,宝鸡寻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青铜器文物的保护研究和宣传阐释,更好激发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对伟大祖国和中华文明的热爱。”在宝鸡青铜器博物馆中,那一件件工艺精湛的青铜器仿佛带我们穿越时空,重见商周辉煌。
团队成员在中国青铜器博物馆门前合影
实践成员在讲解和学习下,了解鼎、簋等青铜器物用途以及其历史文化背景,知晓铭文所承载的历史大事与深刻内涵,也让我们为古人智慧惊叹。
非遗民韵,文化寻根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凝聚中华各民族人心的精神纽带。这也激励着我们青年深入了解和学习非遗文化的魅力。
团队成员在宝鸡民俗博物馆门前合影
实践团走进宝鸡民俗博物馆,从社火脸谱、木版年画、凤翔泥塑、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民俗风情扑面而来,也让我们深刻感受到民俗艺术魅力,体悟民俗扎根生活的温度。
团队成员在讲解员的引导下了解非遗技艺
“一带一路”,社风焕彩
自2013年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过各方共同努力,共建“一带一路”始终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实践成员走进宝鸡市清姜轩苑尚城社区,向社区居民宣传“一带一路”精神与丝路精神,使其内涵在基层群众中得以更好地传播,也使社区群众更好地理解其当代价值。
“普通话架丝路新桥,文化韵传古道遗风”
实践团走进校园,宣扬丝路文化。深入未央区特殊教育学校学校,宣扬丝路文化。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新时代学生心中熠熠生辉。同时开展推普课堂,增强学生们的交际能力和自身综合素质,助力文化传承。
本次实践学习,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一带一路”倡议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古丝绸之路的交流互鉴精神在这些青铜器文物和非遗文化中得以赓续。大学生作为新时代青年,更应肩负起传承和弘扬“一带一路”精神与丝路精神的使命,为推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驼铃丝路· 韵动乾坤”社会实践团
指导教师:谢俊平、张甲、辛豆
带队教师:张甲
发表评论